齊傳禮 伯伯 民國14年七月生於 山東 高密

齊傳禮 伯伯 民國14年七月生於 山東 高密 ,家務農,兄妹4 人排行老三。上有兄、姐 他與弟弟。
齊伯伯從小生活在日本人佔領的區域,山東的游擊隊也是很多的地方,十三、四歲時,就跟在族中父兄輩後跟著打游擊(魯蘇戰區挺進第4縱隊11支隊),由於年輕,身體瘦小靈活,鑽狗洞、貓洞、老鼠洞和小溝隱藏身影在各個游擊據點傳遞軍情和口令。
伯伯的敘述他們游擊隊大約有一千多人,起初的大隊長“王尚志”,後來被日軍俘虜後換 “王豫民”,帶著游擊隊一直到抗戰勝利,勝利後短暫的編入李彌的第八軍,之後部分編入第八軍,另一編入縣大隊,後來就跟著政府來台。
伯伯跟隨游擊隊參加了許多大小戰役,對於部隊來說,糧食短缺是很大的問題,而印像是每回戰役結束後,都會清理戰場的屍體,最深刻的是在“平度”的一個地方被,日本人包圍用機槍掃射,游擊隊躲在城內瓦礫堆中,因有城牆的掩護,日本人也不敢大膽攻進來,直到下午三點,日本調動大砲一轟,把城牆打垮後,日本人開始進攻,無奈之下游擊隊開始四散逃跑,伯伯身小匍伏後撤,肩膀也因此中彈,其他弟兄都皆中彈而亡,最後伯伯逃離日本部隊屠殺,等到日本人走後,游擊隊回來清理戰場,拉了七大牛車的屍體,太陽一曬馬上發漲、發臭,挖好的大土坑才全部埋起來。
齊伯伯曾參加營救美國第二任駐華大使“恆安石”以及英國海軍退役上尉“狄蘭”的行動,靠著在日本戰俘營工作的"漢奸"的幫助,傳遞了不少消息,約好營救時間,才救出了這兩位,據伯伯口述 ,此行動出動了不少人員救援。

抗戰勝利後,部隊重整編入“高密縣大隊”,開始對付共黨,伯伯敘述八路的戰術運用很靈活,有一次八路佯裝防守,人手不多,在圍牆裡跑來跑去,齊伯伯所屬的游擊隊挺進包圍時,便被不知從哪里來的共軍反包圍,整個游擊隊馬上被打散。
後來游擊隊整編入劉安琪的青膠中隊,54軍第8師(師長邱漢泉)274團團部連警衛排。
38年從青島坐船來台灣,船基隆下船後編入54軍,於民國63年士官長退伍,退伍那一年的法令竟然規定,年齡未滿50歲不能領終身俸,只能一次領了十幾萬的退休金。
齊伯伯駐防台東池上時,曾有一次機緣能結婚,但因部隊移防金門卻斷了訊息,也因此再也沒遇到姻緣了。
離開部隊後,和人合夥承包學校的餐廳,供應伙食,後來大家年齡都大了,體力無法負荷,就轉讓給別人做。
民國77年第一次回郷時,父母和大哥都已不再,只剩弟弟和大姐,等到弟弟和大姐先後過世後便再也沒回故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