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建 伯伯,民17年9月生,祖籍南京

韓建 伯伯,民17年9月生,祖籍南京。
清光緒三十四年,美國衛理公會牧師「韓忭明」來揚州宣教,所成立的教會學校。美國海軍將領「美翰」捐款,協助辦校,故取名「美翰中學」
而韓伯伯的祖父,負責教導這位傳教士中文翻譯與日常生活,因此帶著父親與叔父一起去揚州,
叔父經營民生公司,抗戰時候跟著政府搬到重慶,資助政府抗戰。
但姚伯伯的父親並沒有去重慶,反而是去了上海,住在英租借,那年伯伯六歲,兒時伯伯對日本人的記憶,就是沒跟日本人鞠躬,就會被日本人“摑掌”。
好景不常,小學剛畢業的 韓伯伯,父親就過世了,母親無力撫養,只好把伯伯送到揚州親戚家照顧,
伯伯因此就讀揚州縣立國中,畢業也就沒繼續讀書,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,叔父從重慶回到上海,叔父看伯伯年紀輕輕的,沒讀書非常可惜,於是便把 韓伯伯送到揚州教會學校「美漢中學」,高中時期 伯伯都是住校,叔父會寄一些日常用品到學校給伯伯,當住校生都回鄉時,伯伯都一個人待在學校,唯一能陪伴的,就是禮拜堂裡頭的鋼琴,一個人在沒有燈,漆黑的教堂裡頭,慢慢的從DO、RE、MI 、FA、SO…..,一個琴鍵一個琴鍵自得其樂的慢慢的彈,也常在草地上看星空,就這樣一個人,憑著信仰,彈琴唱詩歌,度過了高中三年。
高中畢業後考取行政院物資供應局,派駐到關島工作,那時國共正於內戰,伯伯從收音機裡,聽了許多國軍消息,在當時我國政府接收了許多美軍物資,山洞裡滿滿的二戰之後所留下來的軍用品,這些物資最後都會從關島運抵大陸跟台灣。
伯伯記得當時,有一艘貨輪叫「眾利輪」的軍差船,從關島載運物資到廣州黃埔,38年4月當時南京已經陷落,5月武漢、上海相繼淪陷,10月國軍撤離廣州,情勢對國軍非常不利,該貨輪只好再轉運來台灣高雄港,但當抵達台灣高雄港時,在10號碼頭大爆炸,損失慘重,死了很多人。
民國38年8月,直到美國發表白皮書後,行政院在關島事物停止才回國到了廣州,伯伯說 當時他所見的廣州到處都很亂,滿街都是亂民,也不知怎麼辦,剛好有一位朋友當記者,在軍報社工作,問伯伯是否要回上海還是去台灣?但當時上近海已經被共產黨佔領,朋友就建議伯伯說:陳誠的部隊在招兵,不如就跟國軍去台灣吧!
於是 韓伯伯就加入了國軍部隊「監護營」,伯伯忘了部隊番號,但記得連長名叫“呂品”,部隊發了制服給伯伯,坐船到了高雄,整頓後坐火車到了台北。
沒多久伯伯便考上裝甲兵政戰人員(政工青年班),蔣緯國為旅長,徐庭瑤是改編前的裝甲兵司令,受訓後分發到,戰車第四總隊下轄42大隊,當輔導長(大隊長梁作新),在馬公待了兩年,從馬公返台後駐紮宜蘭,在裝甲兵的期間,政戰部主任 “湯耀武”對 韓伯伯很好,把韓伯伯當弟弟一樣的對待,之後 韓伯伯覺得裝甲兵的生活並不適合他,正好得知空軍正在招考,跟政戰主任報告後得到允許,便轉考空軍官校。
伯伯坐小舢舨船到高雄,再坐火車到台南招生辦事處考試,便入取空軍官校34期(偵照科),之後就到屏東縣東港大鵬灣受入伍生訓。當時場地是接收日軍水上飛機機場後所設,所以二戰時曾受美軍的轟炸,地面都是坑洞的,起初訓練除了上課,就是填補坑洞勞動服務。
伯伯官校期間,歷經飛行員各種訓練,下部隊後,據伯伯口述,曾飛過P-47,F-51,AT-6教練機T-33訓練機等。
空軍訓練或執行任務,夜間訓練等,常有意外發生,是非常危險的,有時出任務回來少了一架飛機,眷區家屬都會打電話到總機去詢問,由於家屬關心甚急,有時總機都吃不消,乾脆就不接也是常有,所以伯伯說訓練一個飛行員,是非常不容易,在家眷的等待也是煎熬。

韓伯伯在空軍發展算是順利,曾在整理各種武器裝備競賽資料上,榮獲表揚,之後報考留美派到美國受訓(防空攔截),回國後調 樂山雷達站當主任,監視大陸飛機起降,據伯伯說,裡頭分有八個單位,其中便是美軍顧問團,後再考參校受訓,有機會升少將之時,不幸得了肺部腫瘤長期咳嗽,而錯失了升將軍的機會,經治療切除後,便被派往美國工作,並於67年上校退伍。

後記:

民國38年4月南京陷落,國府遷都廣州。
5月,武漢、上海相繼被解放軍占領。
10月13日國軍撤離廣州,政府遷都重慶。
11月底重慶亦告失守,政府再遷成都。
12月7日政府都壹北,27日解放軍占领成都。
39年3月27日中華民國政府軍撤守在中國大陸上的最後據點西康省西昌縣,5月解放軍登陸海南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