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祁伯伯有好幾年了,伯伯慈祥可敬,和藹親切

認識祁伯伯有好幾年了,伯伯慈祥可敬,和藹親切,每次見到他都很開心,伯伯也不忘記問我的工作狀況,我殷切盼望每一位為國家付出的榮民伯伯們,都能身體康泰,平安喜樂,祁的故事一直沒寫好,拖延至今,由於工作忙,許多雜事也接踵而來,其實許多伯伯的故事也都還沒動筆,久一拖就開始懶,只能慢慢寫吧!

祁旭東伯伯,生於民國15年,家住河南商丘開封東邊。
當時華北淪陷,鄭州告急,國府為了阻止日軍西進,只能以水代兵,於民國27年六月十日無奈的下令“花園口”決堤,讓黃河泥沙順著決口湧入平原,西起平漢線、東至津浦線、北起隴海線、南至淮河,淤塞河道,淹沒田野,漫溢湖泊,受災包括河南東部、安徽北部及江蘇北部的44個縣級城市簡稱為「黃泛區」。
祁伯伯說當年河南黃泛區乾旱,鬧饑荒真的是慘,大旱尤以蝗災為最,農家三年沒有收成,老百姓都餓死很多。
所以第一年是淹、第二年是旱、第三年是蝗,所以才有了(水、旱、蝗、蹚)之比喻。伯伯的印象中,“湯恩伯”在河南的部隊軍紀實在是不好。

當時伯伯就讀高中(戰區第二中學、河南洛陽‘嵩縣),等中央發放補助,一天吃兩個地瓜,後來沒地瓜只能一天喝兩碗稀飯,鈔票基本上都沒有用,淪陷區的土地大多種植著鴉片。
民國29年,伯伯14歲便離開家鄉,當流亡學生,母親給祁伯伯五毛錢,餓的時候買饅頭在路上吃,一路步行從河南-陝西-四川。

民國32年17歲、高二時考進河南大學,轉西北聯大(當時有兩個大學西南聯大),民國33年響應蔣總統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,加入了青年軍207師。

伯伯回憶說當時他們那一班32個人,29位同學響應從軍,在陝西漢中奉命開往雲南而加入青年軍207師620團戰砲連,先於陝西漢中集合,再開往雲南昆明,反攻寶山-騰衝,再入緬甸打密之那會戰、曼德勒會戰、平滿納會戰。

雖是戰砲連,伯伯說但從未見過砲,因當時武器短缺,美援尚未到達前,部隊裡各式裝備算是大雜燴的聯合國,武器從來沒有統一過,各種規格都有,有日本造蘇聯造還有自己國內的湖北造漢陽造等等,無砲可用的時,伯伯也只能先當步兵,後當輜重兵(師長先是方先覺後為羅友倫,團長黃占奎)。

民國33年到印度藍姆伽中美軍事機械學校受訓, 34年回國後準備反攻日本,沒多久日本就投降。後部隊奉命開往東北(西南-東北),伯伯說,他的運氣很好錦州、四平街戰役他都沒參與,奉命到後方運輸部隊“輜汽十五團”。當時在東北打的非常慘烈,伯伯說他那一班29人,可能在東北都陣亡了。

伯伯說ˇ方先覺於207師長時,青年軍的學生曾鬧過學運(共產黨淺伏人員),方師長一上台講話底下一股騷動,不讓他講話,黃占奎兒子也差點遭魚池之央,性命不保,直到 羅友倫在昆明曲靖縣開始鎮壓,才慢慢消彌, 除了公開抓人外,有時晚上睡覺白天起床後,隔壁臨床就無緣無故的失蹤,當時學運鬧的非常嚴重 ,到後來部隊奉命開往東北,整件事件才慢慢平息。
民國35年,抗戰勝利後緊接著復員,伯伯保送山東濟南齊魯大學,從家鄉走到洛陽走了足足一個月,(雲南貴州-湖南-湖北–鄭州-花園口-漢中-洛陽-回家),先回到家鄉 夏邑教書教一學期,家鄉開始亂,門口又被貼了紅條子,成為了共產黨批鬥的對象,家人提醒 祁伯伯趕快離開,拿了路條又離開了家鄉。便到山東齊魯大學。

民國37年保送山東濟南齊魯大學,不到三個月又被共黨圍(濟南會戰),沒辦法只好到南京,報考中央警官學校,一聽要受訓四年,畢業後從一毛一幹起,祁伯伯覺得不行,就到國防部報名預備軍官班任少尉缺,幫助中央軍組訓運動(組織訓練老百姓),派至江蘇、揚州、泰州、鹽城、南通等地,配合縣政府組訓當督導員,剿滅土共新四軍。

伯伯認為,雖然土八路武器沒有中央軍好,但共軍深根於地方,百姓都幫助著共產黨。國軍方面許多軍紀都不好,百姓非常反感,加上情報與滲透,到處都是匪諜,戰亂中的經濟通膨下更加深了國軍最後的敗亡。

隨著戰事吃緊,祁伯伯後來離開蘇北到了上海,當時孫立人將軍已受命為陸軍副司令,兼任陸軍訓練司,在南京、上海、武漢和廣州招收知識青年,沒地方去的祁伯伯便報名了幹部訓練班,到了高雄鳳山陸總幹訓班受訓(第四軍官訓練班)。
那時計畫要派一批部隊回到大陸打游擊,伯伯便分發到「突擊第六中隊」,到嘉義訓練半年,沒多久共軍渡江,大陸淪陷,此計畫便取消,伯伯又回到高雄受訓。

鑒於國共戰爭失敗,檢討大陸失敗原因,而責成經國先生成立「政工幹部學校」 ,仿莫斯科中山大學體制「三分軍事,七分政治」的思維。經國先生親自來到鳳山,接訓幼年兵總隊部分員額選人。

當時經國先生一一唱名審核,祁伯伯也因此被經國先生選上,到了楊梅受訓(政工第三期),結訓後分發到75軍。
祁伯伯準備到部隊報到時,剛好遇到青年軍207師的同學(高震東),幫伯伯改調到憲兵司令部當指導員,於是祁伯伯便另類的開了小差,到了憲兵司令部。

勤學的祁伯伯,為了要完成學業,於民國42年,在營期間入台北師範大學夜間部補修學分直至畢業。
民國58年中校退役。
退役後的祁伯伯,先後任職學校老師、航空公司經理、國民黨知識青年黨部北縣總聯絡人。
伯伯也於民國110年榮獲新北市模範父親。
戰亂的年代,生命的生滅總是無常,伯伯說他一生算是幸運的,求學的路途上,一般人是三、四年便能求得學位,而在戰亂的年代,伯伯這一路卻是讀了15年,跑了千里遠。從家鄉河南到陸軍官校、政戰學校,初級班、高級班、陸軍參大、最終在台灣師範大學畢業。
歷史的點滴,總是告訴著我們後輩,戰爭的可怕,和平是多麼得之不易,真正而長久的勝利來自和平,而非來自戰爭,永久的和平是每一位百姓夢寐以求的期盼,我們也不要忘了先賢們為國家犧牲奉獻所換來今日國家的不繁榮,願每一位伯伯都能平安喜樂,安享晚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