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次回綏遠探親,順把父親的東西放在爺奶墳前,象徵落葉歸根之意。
趁回台前 ,找時間拜訪兩位抗戰老兵,由於時間上緊湊,只能訪問大概了。
王永繼 伯伯
民國17年11月21日 ,四川省敘永縣 人,民31年時伯伯14歲,被一個叫王祥林的人抓了壯丁,因伯伯年紀小,就配到了汽車團八連當了勤務兵,連長是聶雲漢。(陸軍輜重兵暫編汽車團。 )
民32年,連部就從敘永馬嶺那個地方搬到新龍場。民33年的秋天,部隊到了昆明,準備參加遠征軍,當時司令部在“楚雄”。部隊在大理準備往印度過去,等待期間,許多人把就開小差走了,剩下年紀小的都留了下來。
民33年下半年情勢漸好轉,於是部隊久沒去印度緬甸。
民34年春,全汽車團調回了昆明,便參加了美軍舉辦的「中美汽車學校」,教官都是美國人。其中有一位教官是美裔廣東人,不會說中文,是伯伯印象最深的老師。
民34年元月打通的滇緬路,五月,汽車團就改成了“輜重兵汽車13團”,王伯伯在第五連。六月畢業後部隊駐紮在昆明黑林鋪,遠征軍陸續也從印度 回來,部隊接受美援汽車,一個連是50輛10輪JMC。
民34年八月十五日晚上,下著雨,部隊還在黑林鋪,接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,部隊得到通知要往湖南芷江的飛機場,去接收勝利物資,日本人的武器,一路上走了好幾天,接收完戰利品後,再轉往貴州鎮遠已是12月了。
民35年元月一日到了重慶九龍坡,得到命令全團開往西北蘭州,那時長江沿岸無橋,只能用渡輪過河,經成都到陜西漢中,再至甘肅蘭州,那時已是35年春天。沒多久部隊又接到命令,往新疆酒泉接十七師到平涼,那時已是五、六月份了,
35年秋天,部隊從西安調到張家口,配屬長官公署單位,當時長官是傅作義。
民36年,部隊調包頭,開始支援二二軍,從臨河運糧食到榆林,民36-37年都在支援22軍,與八路在內蒙周旋了一段時間。
民37年冬天,內蒙自衛軍與八路軍會合。
民38年9月19日,部隊在綏遠臨河起義。 (輜器一團三營七連三,當時伯伯的部隊番號)
民39年,從臨河調回包頭,剛好部隊缺指導員,於是送王伯伯到軍政幹部學校學習,結業後調至 軍區後勤部開車,直到民77年退休。
離行前,伯伯手拉著我說,很少有人關懷他們,謝謝你。
我跟伯伯說,明年我再來訪問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