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治均 伯伯,生於 民 20 年 5 月 3 日,湖北省

張治均 伯伯,生於 民 20 年 5 月 3 日,湖北省、襄陽市谷城縣冷集鎮上集村 人。民國 27 年伯伯七歲,過年前的小年夜那天,在一家團聚的日子裏,土匪來 到了伯伯家搶劫,當時年幼的他,爸爸被土匪們槍殺、媽媽被擄走,家裡的唯 一的一頭黃牛也被牽走,財務洗劫一空,從那一天的夜晚起,伯伯就變成了孤 苦無依的孤兒了。民 國28 年,蔣夫人設立戰時兒童保育院,收容抗戰孤苦的兒童。 伯伯說:那年已入秋,上午七時左右從湖北谷城(學校設立的孤兒院)到武昌 (已是傍晚)—-(搭 船)(一星期)—-到重慶、石柱縣城東部 20 公里處的萬 壽山廟,兩個星期後分配到四川瀾滄馬鞍山的(戰時兒童保育院)那時已是年 底。35 年 6 月,伯伯於四川重慶,考取空軍防空學校(空軍照測第一團),7/1 日入 伍。36 年五月到 湖北漢口(坐船),沒多久再至 南京防空學校,住中山陵。38 年 3 月 12 日,從 上海(船)—高雄,當晚到苗栗頭份(部隊學兵),後部 隊來來去去輪調。民 40-42 年於圓山指揮部(通訊士)。伯伯回憶說,當時通訊不能斷,若斷訊都 要趕快修復,不然會殺頭的。民 44/4/20 調空軍總部。民國 55 年 3/15 日(士官長 19 級)退伍。伯伯在幼年的時期就失去了父母,在當時或許是稀鬆平常不足為奇,但戰爭所帶來的殺戮與苦難,百姓總是身不由己又何其無辜。戰亂下沒了秩序與法律,物資匱乏,生靈塗炭,生活在承平時期的我們,卻以為和平繁榮是理所當然,忘記許多先賢烈士犧牲了自己的生命,才有今日的繁榮,我們不能去遺忘,需從歷史中警惕學習~紀錄:孫輔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