宦國泰 伯伯,出生於民國十八年、貴州遵義人

宦國泰 伯伯,出生於民國十八年、貴州遵義人,父親是滿清末年,第一批留日學生,後加入同盟會,幫助國父募款成員之一,抗戰時也有資助國軍部隊,家裡的環境屬小康地主。
宦伯伯表示,在土改時,也就躲不過被批鬥的命運,四哥被槍斃,叔伯跑到重慶避難,戰亂時並沒有所謂的法律,對於地主階級是否存留,都是村裏頭說的算,說槍斃便不留情,宦伯伯的母親算是幸運,只被罰掃街一年。

伯伯口述時,表示他在家鄉沒見過紅軍,反倒是看過湯恩伯部隊,因為湯軍於1944年在河南打敗仗,一路撤退,後來途徑貴陽,他親眼見他們身上的棉衣都是白色反穿,很像「哀軍」。

中學時期,宦伯伯所讀的學校,是一所省立的中學(校名不詳),畢業後再考取「浙大附中」,當時能考取國立前16名全公費讀書,算是不簡單的。

抗戰勝利後,隨校遷回杭州,畢業後本想繼續考「浙大」,差一分而飲恨。當時時局非常的亂,共產黨已經快打到南京,家還在貴州的宦伯伯,一次機緣下,從報紙上看到空軍招考,要到台灣受訓,宦伯伯見考場離家近,便欣然報考。

考取報到後,領了船票,便從上海登船到了基隆,再坐火車南下到了東港,當時的考試並非是飛行科,而是通訊。

宦伯伯回憶:到東港之後因航校缺人,於是便把部分的學員分到官校,入伍前先檢體檢一次,有些人一聽說要剃光頭,便嚇走了一批學子,再加上官校訓練甚嚴,除了學術上的專業,體能要求也是不可少,直到畢業就已淘汰百分之七十五了。
最後宦伯伯順利畢業於空軍官校30期「轟炸科」(伯伯說許多學員選擇轟炸的原因,為戰鬥機一個發動機,轟炸機是兩個發動機,同時要壞兩個發動機的機會很少,所以許多人都選擇「轟炸科」)。

之後,他分發到嘉義受訓飛C-46,見習半年,再分發到新竹八大隊(B-24),後在C-119暫編中隊及34中隊服役(P4Y)(P2V),服役期間也曾前往高棉(今日柬埔寨的前身),擔任民航駕駛,隨著高棉情勢惡化,宦伯伯與其他三位好友寫信給李光耀,表明想要到新加坡飛行的意願。

於是,宦伯伯擔任新加坡Skyvan 3M-400運輸機教官,也訓練他們空軍121中隊。(當時我不少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都會協訓新加坡空軍)。
宦國泰伯伯 於55歲退休後,便搬去了美國。

由於時間關係就沒細問當時在新加坡那段故事了,希望下一次還能再拜訪宦伯伯,聽他那段空戰英勇事蹟。
不管是黑貓中隊還是黑蝙蝠中隊,他們曾為國家做出奉獻,義無反顧執行任務,他們都值得被尊敬的空戰英雄。

後記:
宦伯伯服役期間 ,曾從沿海到廣州進珠江,飛到北京等地執行過許多監測任務與投遞傳單,傳單上都會配一包米,飛行人員都會穿大陸百姓的衣服,帶槍與跳傘裝備。
轟炸沿海各地,青島海軍基地,阻止共軍海艦出海。
執行轟炸失守後的一江山(伯伯印象深刻當天是1/23日過年期間,只派宦伯伯等人執行一架次的轟炸任務,牙齒不自主的打顫,炮火猛烈,砲彈在前後方不斷爆開,座艙都發亮)。

八二三時,駕P4Y執行轟炸共軍廈門陣地任務。